查看原文
其他

《非遗传承,少年敢当》:让东方文化成为潮流

杜颍莹 CDRC2011 2023-03-31

非遗文化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被贴以“曲高和寡”的标签,“高处不胜寒”的地位也总给人一种“生人不能近”的错觉。而近几年,不少热爱东方元素的年轻人主动将视野投入非遗这一领域,将“年轻”与“非遗”融合,创新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由此,我们看见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也发掘了很多“老手艺”的“新表达”。

 

纪录片作为国家的相册,自然要承担对我国非遗文化的记录与发扬责任。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出现了不少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人”与“物”的关系融合得恰到好处,让不少观众看到了一代代人对故宫文化的传承与坚守;《如果国宝会说话》透过一件件并不会说话的文物,将古老时代的精神与文明传达给现世社会;《我在敦煌》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聚焦一个个守护敦煌又被敦煌守护的人,由此洞见不朽的敦煌文化……


部分优质文化类纪录片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依靠其优质文案出圈


这些优秀的纪录片将我国瑰丽的传统文化画卷徐徐展开于观众眼前,将这些古老文化的魅力渐次展现。而近期,一部由《了不起的匠人》制作团队——知了青年制作的系列纪录片《非遗传承,少年敢当》进入了观众的视野,它传承了《了不起的匠人》微纪录片的形式,而特别的是,它用短小的篇幅每集讲述了一位“年轻人”与非遗文化的故事。当“年轻”的视野与“古老”的手艺碰撞,好像摩擦起了一些别样的火花。


《非遗传承,少年敢当》海报


Part 01

创新内容:关注年轻人与非遗的故事,打破完美叙事的结构


《少年敢当》的创新之处在于,它融合了“年轻”与“非遗”两个元素。非遗文化被娓娓道来的叙事者不再是伏案的老者、前辈,而是充满朝气的新鲜血液。很多年轻观众在观看纪录片时,看到的不是非遗文化有多灿烂辉煌,不是“高处不胜寒”,“伸手不可得”的模样,而是和他们一样年纪的主人公,是如何认识、接触、体会非遗文化的,又是如何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困境中不断突破和创新的。


以年轻人的视角去解读非遗文化,去感知非遗文化的传承之路,便激发了年轻观众的求知欲与好奇心。非遗文化在新鲜视角下的呈现好似不再那么“高高在上”,而是在“平等”的话语中,彰显着它无穷的魅力。


《非遗传承,少年敢当》里的三位年轻主人公


其次,很多影片总是会将“事情完成,人物团圆”作为片子的结尾,从而满足观众追求美好未来的心理愿景。但本片一改追求美满结局的叙事风格,真实反映了非遗文化创新之路上的困境与不易。第三集中,非遗绝技独竹漂传承者杨柳想尝试将京剧的水袖融合进独竹漂的表演中,但拍摄当天下雨,导致袖子打湿变重,很多动作不能重复做第二遍。意外落水后,这次表演便以“失败”收场。这看似不是个符合影片“完美”结局的落笔,但这样真实的记录才能反映非遗文化传承之路的不易,在这些年轻人成功将更多元素融入传统的非遗文化之前,必是经历了很多次“不能”、“不行”。看到杨柳的坚持与乐观,观众更能感受到传承与发扬非遗文化的不易,敬佩于她们的那份“少年敢当”。


下雨等多重因素下,杨柳最终表演失败


Part 02

创新形式:纪录短视频,以年轻化的表达做匠心独韵的慢视频


《少年敢当》每集不到10分钟,传承了《了不起的匠人》微纪录片的形式,甚至所用的篇幅更加短小。这种纪录短视频的形式,一方面符合现代观众的观看习惯,一方面符合互联网时代下的传播规律。但简短的影片并不意味着更加好制作,要把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起承转合融合在10分钟内,并讲清楚,显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简而精”是影片给人的直观感受。


以往的文化类纪录片或因为以大国之器为拍摄主体,或因为要表达东方文化的成就与风范,选取的旁白风格、配乐风格,以及光、色的运用都彰显了历史厚重感,而《少年敢当》因为聚焦于年轻人在非遗传承之路上的热血拼搏与吃苦奋斗,所以在配乐、旁白及剪辑节奏上,都显得更加年轻化。灵动的配音加上时而欢愉的配乐,以及更加明亮鲜明的视觉色调,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清新脱俗的非遗之旅。


《少年敢当》采用较为清透或温和的色调


节奏快而情感不快,是影片的另一观感。影片将一位年轻主人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从业生涯压缩在十多分钟的视频里,讲述他们从接触、到困境、到成长的“升级打怪”之路,“让影片轻松的观感和节奏背后始终弥漫着一股简单但勇敢的力量”,细细品味下,短视频中也蕴含着沉淀与坚守的韵味。


Part 03

创新关系:当纪录片产业化、市场化,内容与广告品牌如何达到平衡关系?


纪录片和非遗文化的发展有很多共同点,纪录片留给很多观众的印象,或许就像非遗文化一样,总觉得“曲高和寡”而显少进入主流市场。但能够看见的是,在纪录片人不断的创新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观众关注到这一影像形式,纪录片也因为受到关注,而逐步市场化与产业化。很明显的是,《少年敢当》这一影片如同很多综艺节目、电视剧,有了广告主品牌的涉入与参与,而不同于以往的植入形式,这一影片的广告品牌更多地作为内容本身,渗透进了影片内容的很多方面。


广告品牌穿插于影片内容叙事中


纪录片在产业化与市场化的过程中,定然少不了广告品牌的守护与帮助,而当广告品牌与影片理念相契合时,在影片中适当表达品牌价值观也是无可厚非的。而广告植入与影片内容的比例该如何平衡,插入的时间节点如何规划?或许应该再深入考量。一个不可违背的原则应在于,广告的植入不能打断影片叙事,不能让观众觉得“跳戏”,现在不少综艺或电视剧会以小剧场的形式单独完成广告植入的任务,或许纪录片还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广告呈现形式,但在将广告品牌融入节目内容正文时,一定要考虑前后的承接,确保叙事及观众情感链条的不断裂。


Part 04

结语


文化类纪录片一直深耕于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普及给广大观众,《少年敢当》选取了新鲜的视角与年轻的主人公,让“年轻”与“非遗”结合,让中国文化“潮”起来。“这样一档关于少年与非遗文化的纪录片,是传承也是重塑。”

 

当越来越多的姑娘身着汉服拍照,当越来越多的孩童走入传统手工艺课堂,当越来越多的90后选择以非遗文化的传承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增强,一个民族自我认同感的彰显。


在不少90后承担起这一民族责任的同时,纪录片作为一种传播载体,更应该关注到这一群体、这一现象,以自己的力量,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献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之后的精神还乡

金红棉影展征片倒计时,神秘惊喜,即将呈现

《铭记九一八》:知史铭志,勿忘国耻

在现场|人宠关系纪录片《离不开你》:从养宠众生相看人间百态

《是这样的,法官》:三尺法台上的情法之辩

校长开学典礼致辞|廖祥忠:大学是什么

今日教师节,这几部纪录片一定不要错过!

纪实系列片《同象行》:从与象同行的记录看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杨博雅 陈朵儿 

编辑:杜颍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